close

(0725 按時出發,但還是未能到達三角點。) 田良井山,標高1,367 公尺,三等三角點,編號7116,在屏東三地門鄉,上次0516 去過,沒能到達三角點,想週六再去,集合時間: 0725 早上 07:00 在三地門鄉公所會合,再共乘前往吊橋,參加人員暫有: 忠祐、星臺、鈴凰、香魚、明輝、健偉、Bruce, 七員,最佳行走路線,健偉大人用心研究中。
5/16 去田良井山(--按時出發,可惜未能抵達三角點.)
田良井山,在屏東縣三地門附近,海拔1367 公尺,三等三角點7116。由台24 公路約24.5K 叉路右下,可抵登山口。沿路有吊橋、舊部落、古道、山豬、長茅草。
時間: 2009/5/16 週六。
人員: 校長大人、廖兄、忠祐兄、香魚、Bruce, 等五位。當日早上07:00,在水門之前的內埔農工前會合。
難度: 慢慢走、曬太陽、輕鬆流汗。作防曬、下雨準備,帶點食物、帶足夠的飲水。
預劃行程: 07:00 水門會合,續走台24 公路,到24.5K 右轉叉路,往三地國小達來分班停車,再步行20分鐘過吊橋,抵登山口。從登山口經過舊達來部落,到三角點,需時約3.5 小時,下山2.5 小時,落差1,150 公尺,預計15:00 返抵吊橋停車處。
略記:
2009/5/16 早上 07:00,共五位,在內埔農工前會合,於三地門戶政事務所旁停車後共乘,沿台24公路續行,過里程24K標誌,居高風味餐飲店前,右下岔路,水泥路面產業道路,很陡,路況良好,停車吊橋前。 07:25 達來吊橋,長150公尺,建於1987年,維護很好,可通機車,海拔約280公尺。迎著早上的太陽,氣候溫和,開始今天登山行。 07:36 過吊橋之後沿產業道路緩坡上行,路面良好寬大,路旁有置物架,有新種小樹。遇到數位原住民朋友騎機車上山,打招乎,也許他們是上山去工作吧! 07:54 上坡路上回看隔著隘寮溪的(新)達來部落,他們是於1989 年由舊達來部落,遷村過來建立的,新舊兩地相距不遠,一溪之隔。 08:02 到達舊達來部落,旁有農地、相思樹林、小米田、果樹、芋頭園等。 08:05 仍有多棟石板屋,排列整齊,有情況很好的,也有部份損壞的,看起來還是常有居民來往,部落整體落情況很好,該有人在維護、除草。 08:05 村落中的石頭路,寬大平坦,旁邊的護牆也很完整,電桿上有紅漆方向指示。 08:06 黑松與石板,居高臨下,可以休息的地方! 08:06 舊學校。旁邊還有舊派出所,空地上雜草很多很長。 08:08 往田良井山的路,在舊派出所後方的產業道路,有個小鐵門,路況很好,緩坡上行。 08:38 查到的資料顯示,這條產業道路也許是早期的古道。 08:40 長在路旁的紫色芭蕉。 08:48 到達水源處,許多水管,一個藍色塑膠水桶。小休息,看一下地圖,左邊過溪谷也有小徑,需取右,沿產業道路續行。也看到一些登山布條及小捷徑。 09:10 到達產業道路旁的小平台,有幾棵大相思樹、木椅、兩塊石板,看了一下地圖,我參考的高網簡圖上沒有注明這裡有岔路,照相後就沿產業道路(古道)直行繼續走。
回程才得知,其實這岔路是往田良井山的登山口,我們剛在水源處停留,在這兒就沒休息、沒有注意到樹林中的岔路,也沒有注意到不明顯的登山布條。
祥馬登山圖集的簡圖上,有標誌產業道路與登山步道的岔路,註明這裏是第一平台休息區,但我們沒讀書、沒注意到、沒細看地圖,只想再45分鐘就可以到達第二平台休息區。 09:17 繼續錯誤的走在產業道路上。 沿路偶有小崩塌,很好走,但看到很多捕捉山豬的陷阱。沒覺走錯路,說著前次去霞迭爾山時,也見很多陷阱,不以為意! (呆!) 09:31 陷阱是以鋼索做成活套,綁在拉彎有彈性的小樹或竹桿上作成,就等動物自已踩上去。 09:36 見到駁坎、石板屋遺址地,範圍很大。心裡直想地圖上為什麼沒有標誌這些遺址? 道路上下兩旁都有駁坎、石牆。(**事後查證也許這兒是舊馬兒部落?) 09:46 原則上,我們是沿著這條大水管在走,路況平緩,走起來很有信心,還是沒有感覺走錯路! 心中只想那兒是第二平台休息區? (真呆!) 09:51 到達溪谷,有小小水流,水中許多小蝦,旁有鍋具。 10:00 道路旁的土地界碑。
按行程時間估算,該己到達稜線上了,而我們卻還在腰繞,心中疑惑! 10:21 又到達另一群石板屋遺址的地方,很大的平坦地,香魚大人核對地圖。 也有一個水泥的舊儲水槽,及廢棄農地之類的地方。 10:22 一種看似向日葵的大黃花,滿山滿谷! 不知正確的名稱是什麼?
路上很多咖啡樹,還是沒有警覺走錯路,只覺該已快到上切稜線點了吧? 因為我們的高度維持在800公尺上下,心中只是迷惑。(真是大呆!) 路旁的捕獸器,裏面擺有香蕉、水果,大概是用引誘動物中計。 10:27 石板屋的遺址,石板塊的面積看起來比較大,房間的面積也較大,我們說也許這是大戶人家! 這是沿路來的第二群石板屋。沿路過來好像是有兩個舊部落。 10:34 沿路很多咖啡樹,可能是以前農地留下來的,現在看起來是沒有人在照顧。
也有一說,咖啡樹是日本人引進留下來的,當觀賞用途。 10:38 在大樹陰涼處休息,旁邊有駁坎遺跡。 10:46 沿著產業道路(古道)前行,水管、路跡明顯。也一直注意左方有無上切到稜線的路線或布條,但都沒看到。 10:59 到達一石壁旁的獵寮,用竹子、塑膠布圍著。心想登山資料都沒有提到這獵寮。 獵寮內部有衣物、日用品、狹窄、但很乾燥,該可以過夜、避風雨。 11:02 過獵寮之後就是水源,有水池,也是大水管的終點,最後取水處,河谷中有用水泥砌起來的集水池,收集河谷中的水流,小休息。 過水源地之後路跡不明,變的難走。前行在一山溝前,見到左側山壁上有拉繩,以為是可以往三角點的上切處。
大家辛苦上切之後不見路跡,又下撤,費了不少時間。再跟著校長大人辛苦前行過溪谷,接回古道。前行一小段,古道上崩塌漸多,路面漸小,不好走,時間也快到12 點,在大倒木前休息,已經決定回程下撤。 11:54 大家休息間,我則再往前走一段路,經過石壁崩塌地,到達支稜轉彎處,有倒木擋路,但路跡繼續延伸下去。 可以下望溪谷,是隘寮溪的一段吧! 時間已近12 點多,仍決定回頭下撤。 12:11 下撤回程,大家走過狹小的石壁。 12:28 回到獵寮旁的水源溪谷,午餐、大休息,溪水中有大小蝦子。 13:05 謝謝校長大人的濃郁香茶,忠祐大哥的美味燒酒蛋,好吃! 13:43 沿著大水管,緩坡下山,路跡明顯,不會走失! 13:45 香魚大人,沒有登頂,有點遺憾。晚上還得去高雄參加Puma 夜間跑步,夠辛苦了! 14:30 廖兄走在前面,在第一平台的地方見到布條、岔路,這是正確登山口的位置。休息中好好把登山口看一下。時間不允許了,田良井山,待下次再來! 14:50 下坡回程經過水源處。 15:21 舊達來部落。 15:23 部落的中央幹道,平坦完整,兩側護牆完整。 情況很好的房舍,似乎還有人居住。 15:28 部落中種植的甜柿,正在結果,照顧的很好。 15:43 下坡經過吊橋前的山徑,叫"辭職坡"。校長大人解釋說這是因為山坡很陡,有老師或是早期在這兒上班的工作人員,受不了上班要辛苦爬山,就辭職不幹,故名之彰顯其難度。 15:48 到達吊橋前,小休息、聊天,開玩笑細說今天不能登頂的原因,"為失敗找理由!",氣份輕鬆。相約他日再來。 其實今天不能登頂,原因只有一個,就是登山資料、地圖沒有詳細看,功課沒作好,沒有其他理由!
16:00 回到三地門鄉戶政事務所停車處,個自開車返家,結束這次登山行。
心得與後記:
一、田良井山,路途不遠,未能到達三角點,要向同行山友致上最大歉意。沒能登頂,歸因於行前沒有詳細研究地圖及前輩們的記錄,以致於行程中錯過岔路口,登頂不成,田良井山,只待日後再去了。
二、錯誤的沿產業道路前行,到達兩群石板屋遺址的地方。事後查了一下資料,該產業道路也許是舊部落古道,也許也是日治時期的戰備道路,我們可能錯誤的到達-舊馬兒部落,現在該地只餘石板屋、駁坎、水槽等遺址,有記錄提到該地原住民朋友早在1961年時就己離開,遷居到現在的三地門鄉馬兒村。
三、查到一些有關舊馬兒部落、舊達來部落、舊好茶部落的記錄,轉貼如下,可略見其間關係,請參考。
(1)”其實早年舊好茶、舊馬兒與舊達來,有日治時期的戰備步道連接,目前舊達來到舊馬兒的步道已通,舊馬兒至舊好茶間步道還需整修。”--這是三地門鄉長包水生於2007/12/8 指出的。
(2)”那時的舊好茶部落,…西面繞經井步山西南稜線山腰處,可以經過現已消失於歷史的馬兒村,出舊達來部落。”--刋載在聯合文學第276 期,黃春明專集: 戰士們──重返黃春明半甲子前走訪的部落,作者劉克襄先生對舊好茶描述中寫到的。
(3)”就我的故鄉舊好茶部落與教會來說,更是與舊馬兒部落與貴會存有非常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因為,舊好茶部落的聯外步道之一,就是要通過我們舊馬兒部落方能到水門或到其他的城鄉。”--這是神山教會部落格中文章提到的。

(4)有關舊達來部落簡介如下,到達容易,可以順路一看。 (文章來源:屏東縣政府)
三地門鄉達來村於民國七十八年遷村,遷村後的達來村叫「新達來」,原來的達來村叫「舊達來」(部落),舊達來保存多棟的石板屋,村外還有瀑布群,頗適合登山、攬勝、考古等。目前在新達來橫越北隘寮溪往舊達來的路上,已興建一座長約150公尺的吊橋,亦成為前往舊達來的重要景點。
三地門鄉公所已規畫「舊達來」部落重建工作,並列入三地門觀光發展啟動計劃中,藉此發展「高山深度旅遊」等。三地門鄉公所指出,該鄉德文村及舊達來部落,是鄉內自然及文化景觀最豐富的部落,特別是舊達來部落排灣族石板屋建築更獨具特色,未來二地經重建後將開放民宿經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bruce268 的頭像
    bruce268

    Bruce Liu 的部落格

    bruce26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7) 人氣()